当前位置: 首页 综合杂说

我不杀伯仁 我不杀伯仁却因我而死之出处

时间:2023-08-27 作者: 小编 阅读量: 2 栏目名: 综合杂说 文档下载

「我不杀伯仁,伯仁却因我而死」这句话出自古代中国文学名著《论语》中的一篇章节,名为《颜渊》。这句话是孔子在与弟子颜渊的对话中说的。不然,躬自厚也。

「我不杀伯仁,伯仁却因我而死」这句话出自古代中国文学名著《论语》中的一篇章节,名为《颜渊》。这句话是孔子在与弟子颜渊的对话中说的。原文如下:

子曰:“予不患乎難,患乎易也。予瞻不快乐颜色,鬼神韵事之至也;不洞不見,躬自盡也。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”

颜渊曰:“仁者虽告之曰,‘云尔何尝终焉’?子曰:‘予乡然后,斯可乐也;瞻然后,斯可乐也。’”

歌曰:“不患在位不患无位,位不可坐而安其身;不患贫贱不患富,富不可移而安其身;不患亲不患友,友不可选而安其身;不患仁不患不仁,仁不可損而为能者也。君子知屈居而安身,知致命而安命,可以为仁矣。”

子路曰:“卡,仁者之言不信。”子曰:“然,仁者乎!告尔而几希有终焉者乎?”不然,躬自厚也。《诗》云:‘友朋煢煢,匪我求之子。’

诗云:‘友朋煢煢,匪我求疾之子。’

“小子,何莫学夫诗?诗,可以舒怀也,可以言志也,可以发陈也,可以止渴也,可以激懒也。诗之所以与天地通也。“

以上的对话内容中,孔子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,颜渊提出质疑,孔子则回答了不信仁者言的问题。在子路的进一步质疑后,孔子引用了《诗经》中的两句诗作为对答,暗示仁者的道德言行虽然难以被普通谈论所接受,但仍然是正确的价值观。